Search


平日的休閒娛樂, 就是和家人爬爬象山(以前先生還會參與, 現在只能拉著兒子、女兒陪同)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平日的休閒娛樂, 就是和家人爬爬象山(以前先生還會參與, 現在只能拉著兒子、女兒陪同), 自己逛逛花市, 還有喜歡去住家附近的連鎖書店看看雜誌, 買買書了。 我常拉著女兒一起逛書店, 通常我們母女倆一進書店,就分道揚鑣, 她們躲到漫畫或小說區, 而我則是K我最喜歡的Smart致富雜誌和 Money雜誌了(順道一提,我也很喜歡看非凡財經台,明娟主持的”只要錢長大”喔)!因為練功練久了, 我常跟先生吹牛, 我有很好的理財技巧與觀念,我就利用這一招半式, 闖蕩投資領域將近20年,我把它列舉如下:

.讓資產倍增的72法則(72除以投資報酬率, 等於讓資產倍增所需的時間)
.擦鞋童理論(擦鞋童都和你討論股票時就該退場了)
.定期定額要走完一個微笑曲線cycle
.投資要分散區域與分散時間點,就是定期定額的概念
.投資ETF可省手續費與減少風險(我常投資0050台灣50 )
.Stock Q全球股市網站及其中揭露的恐慌指數
.善用分年贈與方式節稅。 舉個實例: 若公婆99年底、100年初,想贈先生1000萬元,那麼我會請公公先轉500萬給婆婆,每個人年底和年初分別給220萬, 那麼兩年下來, 每人就可贈與220X2=440, 兩人880萬,剩餘的500-440=60萬元再申報贈與稅即可!(以我的理財常識,我應該不會傻呼呼的,在某一時點,讓一個人轉匯1000萬給先生。)

這些理財觀念, 是我多年練功所得,常把先生唬得一愣一愣的, 剛開始先生似乎也很安心把錢交給我操作,不過好景不常,就在2007年底…

2007年雷曼事件爆發後, 我投資的基金也像自由落體一般,績效直直落, 一度績效負到60%, 但我發揮過去學到的理財觀念(蕭碧燕老師和林奇芬老師教的), 低檔更要投資才能累積更多的單位數, 於是我咬牙苦撐過這幾年, 也驗證了這個理論真的蠻有用的, 到現在基金有賺有賠, 但整體績效已經不會太難看,不過…

我和先生投資基金的銀行很盡責, 通常每個月會寄對帳單給客戶, 有一段時間,每當先生看到自己的對帳單時(投資內容是我操盤的), 總是驚嚇不已(因曾-50%到-60%), 他總是哭喪著臉, 佩琪: 你會不會把我們全家都賣了吧? 我總是安慰他說: 安啦!安啦! 其實內心也是忐忑不安, 心想全球經濟會不會像某些財經專家說的變成L型, 永遠起不來了, 還好美國聯準會一直撒錢, QE 也一直不退場, 我投資的基金大多還是可以苦盡甘來。

回想過去,我經歷了2000年的網路泡沫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,但我”賭性”堅強,一直熬下去… 嗯! 真是像極了今年的12年國教的會考、特招制度, 大家比氣長, 熬下去, 敢投資(敢賭填志願), 最後就是你的!(純屬笑話, 投資有靠點運氣, 大家都知道, 但12年國教志願序扣分制度, 鼓勵學子和同儕對賭志願,這是哪門子的教育理念?我們的教育官員教學生對賭志願? 賭自己的人生?)

(我最早對鄭弘儀先生有印象, 不是他主持的政論節目, 而是他所寫的理財書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陳佩琪醫師
View all posts